新聞動態
液體發酵罐設計要求
溫度控制精度:發酵過程通常對溫度要求較為嚴格,一般需將溫度控制在 ±0.5℃甚至更高精度范圍內,以保證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處于佳狀態。
均勻性:要確保液體發酵罐內各部位溫度均勻一致,避免局部過熱或過冷,影響發酵效果。
快速響應:能夠根據發酵過程中的溫度變化及時進行冷卻或加熱,以應對發酵產熱或因環境溫度變化導致的溫度波動。
可靠性:系統應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,減少故障發生的概率,確保發酵過程的順利進行。
液體發酵罐設計要求冷卻系統設計
冷卻方式選擇
夾套冷卻:在發酵罐罐體外部設置夾套,冷卻液在夾套內循環,通過罐體壁與發酵液進行熱交換。這種方式結構簡單、成本較低,適用于小型發酵罐或對溫度均勻性要求不特別高的場合。
盤管冷卻:在發酵罐內部安裝盤管,冷卻液在盤管內流動,與發酵液直接進行熱交換。盤管冷卻的優點是冷卻效果好,能更精準地控制溫度,且對發酵液的攪拌影響較小,適用于大型發酵罐和對溫度控制精度要求高的發酵過程。
外循環冷卻:將發酵液抽出,通過外部冷卻器進行冷卻后再返回發酵罐。這種方式冷卻效率高,可處理大量發酵液,但需要額外的泵和管道系統,增加了系統的復雜性和成本,常用于大規模工業發酵。
冷卻液選擇:常用的冷卻液有水、乙二醇水溶液等。水具有比熱容大、成本低、無毒等優點,但在低溫下易結冰,適用于冷卻溫度較高的場合。乙二醇水溶液的凝固點較低,可用于低溫冷卻,但成本相對較高,且具有一定的毒性,使用時需注意安全。
冷卻系統計算:根據發酵罐的容積、發酵過程的產熱速率、期望的冷卻溫度等因素,計算所需的冷卻水量或其他冷卻介質的流量,以及冷卻設備的換熱面積。一般通過熱平衡方程進行計算,即發酵過程產生的熱量等于冷卻系統帶走的熱量。
液體發酵罐設計要求加熱系統設計
加熱方式選擇
電加熱:通過安裝在發酵罐壁或內部的電加熱元件進行加熱,如電加熱棒、加熱絲等。電加熱方式具有加熱速度快、控制精度高、清潔衛生等優點,但運行成本較高,適用于小型發酵罐或對溫度控制要求嚴格的實驗室規模發酵。
蒸汽加熱:利用蒸汽作為熱源,通過夾套或盤管將熱量傳遞給發酵液。蒸汽加熱具有熱效率高、成本相對較低等優點,適用于大型發酵罐的加熱。但需要配備蒸汽發生設備,且對蒸汽的壓力和流量控制要求較高。
熱水循環加熱:采用熱水在夾套或盤管內循環進行加熱。熱水可以由專門的熱水鍋爐提供,這種方式加熱較為均勻,溫度控制相對穩定,且安全性較高,但需要額外的熱水供應系統。
加熱系統計算:根據發酵罐的散熱損失、發酵過程所需的升溫速率等因素,計算加熱系統所需的功率或蒸汽流量、熱水流量等參數。同樣通過熱平衡方程來確定加熱量,以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將發酵液加熱到所需溫度。
液體發酵罐設計要求溫度控制系統設計
溫度傳感器:選擇合適的溫度傳感器,如熱電偶、熱電阻等,安裝在發酵罐內關鍵位置,實時監測發酵液的溫度。傳感器應具有高精度、快速響應和良好的穩定性,以確保準確測量溫度。
控制器:采用先進的溫度控制器,根據傳感器反饋的溫度信號,與設定的溫度值進行比較,通過 PID 等控制算法精確調節冷卻或加熱設備的運行,實現溫度的自動控制。控制器應具備多種控制模式和參數調整功能,以適應不同的發酵工藝需求。
自動化控制:將冷卻與加熱系統與發酵罐的其他控制系統集成,實現自動化操作。例如,當發酵溫度超過設定值時,自動啟動冷卻系統;當溫度低于設定值時,自動啟動加熱系統。同時,可通過上位機監控軟件實時顯示溫度數據、系統運行狀態等信息,方便操作人員進行監控和管理。
液體發酵罐設計要求安全與維護設計
安全保護裝置:設置超溫報警裝置,當溫度超過設定的安全閾值時,發出聲光報警信號,提醒操作人員采取措施。同時,配備安全閥、壓力釋放閥等安全裝置,防止冷卻或加熱系統因壓力過高而發生危險。
維護與檢修:設計合理的維護通道和檢修口,方便對冷卻與加熱系統的設備、管道、閥門等進行定期檢查、維護和維修。制定詳細的維護計劃,包括設備的清洗、保養、更換易損件等,以延長系統的使用壽命,保證其正常運行。
在設計液體發酵罐的冷卻與加熱系統時,需綜合考慮發酵工藝的要求、發酵罐的規模、成本等因素,選擇合適的冷卻與加熱方式、控制方案及安全措施,以確保發酵過程在穩定的溫度條件下順利進行,提高發酵效率和產品質量。